如何应对爱损坏玩具的宝宝

   在宝宝很小时,仅仅和他讲道理有时是无济于事的,所以偶尔用一下以“恶”治恶的办法是很有效的。方法的重点就是顺着宝宝的思路“骚扰”他。

  比如说,有个宝宝特别喜欢玩玩具,但是他却更喜欢损坏玩具。做家长的怎么办?
  对于宝宝的损坏行为,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先准备一件宝宝平时喜爱的玩具,当宝宝再进行损坏活动时,家长(一般由父亲担任)当着宝宝的面,假装(或索性真的)将这件玩具损坏。宝宝必定不干,或哭或闹,待宝宝稍微安静下来时,由家长中的一人对宝宝进行教育前的“启示”。 如对宝宝提问:“你为什么哭呀?”“毁了你的玩具对不对呀?”之后,可以和他讲,你的一件小玩具让爸爸不小心弄坏了,你就不高兴,可是咱们全家共同使用的东西你却故意弄坏了,是不是做得不对呀!下次不要再毁东西了……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让爸爸向宝宝道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宝宝的印象,下次再想损坏玩具时,就会想起上次妈妈和自己说的话或上次自己玩具的损坏而打消这个念头。这个方法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家长们不妨一试。
  一岁半到三岁时期,儿童从掌握基本的动作发展到掌握几乎成人全部的大动作,宝宝在心理上的自我认识也逐步建立起来,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好奇。所以对于儿童损坏东西的问题,家长虽然不用太担心,但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有可能养成宝宝的不良习惯。
  家长切忌:
  1、当着其他宝宝的面训斥他,或在宝宝在场的情况下对旁人转述他的“特长”,不仅会刺伤宝宝的自尊心,而且会导致宝宝的逆反心理。
  2、显出紧张和无可奈何的神态。这样会误导宝宝以为这是一种抓住大人注意力的方法,而且也有损家长的尊严。因为即使是幼儿也知道与周围的人进行力量对比,通俗地讲,就是“较劲儿”。如果宝宝在心里失去了对家长应有的尊敬,就不利于以后的教育,这也是许多中国家庭出现“小霸王”、“小皇帝”的一个原因。

2、3岁幼儿的教养

2、3岁幼儿的教养

本文Tag标签:教育方法

  在生活的所有细节上,原本全需假借大人之手才安心的小孩,开始挣脱大人的保护,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举动。
  逃避父母的保护和自我意识强烈,是2岁儿最主要的特性。大人若无法马上适应这种急速的变化,只会带来泄气和灰心,要知道你的小孩不可能永远在你的呵护下成长。
  仔细想想,一个可爱且有信赖性的小孩试着反抗,这对大人而言也算是件可喜的事。假如这个反抗期,延迟5年、10年才来,这对大人来说可能就更头痛了。
  当他在尝试独立或试探自主时,大人如果顺着他,也许反抗心还不至于太强;当然也有人认为多少让他产生点反抗意图,较能激起他应对人生冲突的意志而增加思考能力。
   父母如果一味地顺从孩子,会使小孩娇生惯养;因此适度地调节生活步调是有其必要的。
  在2岁儿的成长中,最明显的是运动功能的发达,也因此当小孩眼睛一张开就开始吵吵闹闹。
  另外,小孩思想逐渐成熟,而且趋于复杂化,大人这时不可再一味地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
  2岁儿在社会人际关系上,虽然能和亲近的大人相处得很好,但是对于不认识的人或不熟悉的同龄小孩,仍然不能打成一片;不过心里非常渴望与之交朋友。
  对于语言和知识的吸收非常有兴趣,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借此逐渐吸收新知和新语言。这时大人若能顺水推舟,小孩就更能顺利成长。在知识方面,大人所扮演的角色是要回答小孩的问题,为小孩的成长准备一个完善的环境。
  1、 别对他说“不知道”
  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一岁半到2岁的小孩,不管看到或听到什么,总是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从这个时候开始,小孩的语言能力急速成长,几乎把所有精力都花在记事物的名称上。小孩一旦知道所有的东西都有名称后,就开始胡乱提出问题想要记起新的名字。这是“第一期的问题阶段”:到了4、5岁左右,就进入“第二期的问题阶段”了。
  而大人对此询问通常不加以理会。不过2岁前后的“问题阶段”所问的内容都相当单纯,只是令大人感到罗唆罢了。其实这哪是罗唆?小孩就是经由这种方法来记人名及事物的,这也是他聪明的一种表现。
  (1) 反复作相同的回答
  在记新名称时,只告诉孩子一次是不够的,要反复作相同的回答,让孩子真正确认这上名称后才算数。而且当孩子多问几次时,大人不可以“刚刚才说过”为理由来加以责备,反而要更清楚地回答。另外,当孩子记家人名字时容易搞混,父母应该让他完全记起一个名字后,再告诉他“这里有一个名字哦,你可以这样称呼。”
  (2) 反问孩子也是方法之一
  不要光回答孩子,偶尔反问孩子“这是什么?”也是好方法;孩子如果会,他一定会回答,当他答对时也请夸奖他,这样可以增加孩子的信心,这就是亲子之间的“问答游戏”,而回答问题时若能举出实例是最好的。
  (3) 大人的态度很重要
  大人回答问题的态度相当重要,一旦给予孩子坏的印象,小孩就不敢再提出问题了。再怎么忙碌,也尽可能正视孩子的脸,满脸笑容地回答小孩所问的问题。
  (4) 培养智慧的回答方法
  2岁小孩提出的问题,父母却以大人程度的内容回答,将使孩子丧失兴趣,回答孩子的问题,并不是要大人回答得非常圆满,而是要让孩子容易懂;孩子懂了之后自然会满足,并继续提出问题。
  敷衍了事的回答方式,绝对不会满足小孩;唯有明确的回答,才能激起小孩再提出问题的欲望,进而逐渐理解周围的事物。
  2、 电视的影响
  一出生就处在电视环境的现代小孩,可能认为电视并不稀奇,就像很自然地认识家中的其他各种器具一样。
  当然1岁儿也会关心电视,不过他们恐怕只有在“蛋糕”、“小狗”等画面出现时,眼睛才会为之一亮。但是两岁儿就不同,他对什么时间有什么节目、该按哪个按钮都相当熟悉。而且,对电视内容有相当程度的反应,有时让人搞不清楚他是不是真的能看懂。
  有关电视的影响,基本上从2岁开始,以下是作父母该注意的事项:
  (1) 时间、距离的问题
  让小孩看电视的持续时间最多只能30分钟;如果看太久,对眼睛相当不好,因此30分钟后必须有一段休息时间。另外小孩的座位要比电视位置稍高,距离大约是画面对角线的8倍长,室内的光线和画面相比不可太暗或太亮。
  (2) 时间分配的效果
  2岁儿喜欢凡事都有规则性,看电视的时间若加以分配,让他在固定的时间内看喜欢的节目他最高兴。对熟悉的节目,他有如和好朋友见面一样充满兴趣,这时候是让孩子养成节制习惯的最好时机。
  一般的幼儿节目时间正好是母亲最忙碌的时刻,那就让小孩独自享受电视节目吧!像有节奏感、可以一起运动的节目,都是小孩喜欢且容易模仿的;如果有时间,希望家长尽可能陪孩子一块欣赏,制造一些亲子间共同的话题。
  (3) 不用担心小孩的模仿
  2岁到5岁之间的小孩是最会模仿的,当然电视节目也在模仿之列;不过2岁的幼儿多半不会受节目内容的影响,只会模仿简单的字句或动作,因此不用过于担心。与其怕电视影响小孩,不如先担心大人的行为或说话是否会影响小孩的发展,不过还是尽可能选择适合小孩的节目。
  (4) 有冲击性的节目
  不适合幼儿观赏的电视节目,是指富有冲击性,像一些残忍、有攻击性、令人畏惧或不安的画面,都容易造成小孩不眠、夜惊、食欲不振等现象。由于幼儿的理解力不够,往往把这些画面当作真的;因此若要让小孩看这些刺激的节目,大人最好陪伴在侧,并紧抓小孩的手以减少他的不安,看完之后还要对孩子仔细地说明。
  (5) 电视儿童的预防
  一般人所谓的“电视儿童”只是单指长时间看电视的小孩,事实上这不光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对于电视影响小孩的程度也该考虑。小孩子整天守着电视,把电视当作好朋友,这会使孩子在成长、学习上和社会呈现脱离状态。
  由于电视是机器,无法了解小孩的心思,亦不能和小孩促膝对谈地相互交流,因此小孩无法真正吸收知识和培养感情。
  不过2岁儿可是个道地的探险家,如果大人能作适当的安排,小孩对电视以外的活动仍然有相当浓厚的兴趣。
http://www.ci123.com/article.php/6781

1-3岁儿童如何教育?

1-3岁儿童如何教育?

早教的重要性

儿童的智力和性格,从出生到三岁,就已经完成了50 %,而且这三年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到了八岁,脑细胞的组织完成了80 %,在这时期若能以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教导孩子,会有明显的进步。也就是说儿童要进小学一年级时,聪明与否,大致上就已经决定了。 只要看看前面的统计数字,不难发现一个结论:零岁到三岁之间,实为形成期中最重要的时期,假如不能把握这个时期,年龄愈长,启发、培养的功夫就会愈费力,效果也就愈差了!


感统的重要性

感觉统合对孩子非常重要,婴儿生后不久就开始协调感觉、知觉和动作之间的活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起来,才得以认识世界。
“ 感觉运动成熟与否,是日后智能学习或思考前期(3-6 岁)孩子成功与否的基础。缺乏这方面能力的孩子,即使能够用大脑做记忆性的学习,但在观察、组织、想象、推理上的大脑功能似会有应用上的困难。”
在 6 岁以前,孩子还无法以抽象的概念来完成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而必须以实际的感觉来认识与学习,所以他们必须不断地以身体及四肢的动作来增加感官及运动的经验,而这种身体及四肢动作的有效运作则是以大脑的调控和整合为基础的。由此可见,感觉统合对孩子智力的发展非常重要。

认识感觉统合失调
1 当今多为独生子女,多数家长视为掌上明珠,过分保护,儿童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在发育的自然历程中被人为破坏。儿童该爬的时候没爬,日后可能出现协调性、平衡感差、该哭的时候不让哭,口腔肌肉缺乏锻炼,心肺功能弱。伙伴少了,整天与大人接触,大人化的思维多,而缺乏童真。缺乏运动、缺乏游戏、缺乏大自然熏陶,都易导致感统失调。

认识感觉统合失调
2 纠正孩子的 “ 感觉统合失调” ,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好好地玩,多接触自然。在室外奔跑、爬树、涉水、玩泥沙,经常去晒太阳、看花草,对孩子身体各方面控制能力的锻炼很有好处。 

 另外,父母还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走出高楼与孤独,让孩子在与人交流得与沟通中,刺激、调整与强化自己的各类感觉统合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要用溺爱或者不信任的目光包办孩子的一切,只要可能,孩子的事就让孩子自己去做。

孩子在3岁前处于脑发育和身体发育的最快时期,可塑性最强,这段时期是儿童智力发展、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0-3岁早期教育的干预可以发挥孩子大脑的最大潜能,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

本文来自 幼教中国:http://www.u2-edu.cn